主页公司名称

您的位置: 首页
党群之窗

【“家庭 家教 家风”主题征文】我的父亲

作者: 颜廷利   发布日期: 2024年07月05日   来源: 龙场煤矿

“那是我小时候,常常坐在父亲肩头,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,父亲是那拉车的牛......”每当耳边响起《父亲》的旋律,心情常常不能自已,心里充满着对父亲的怀念和歉疚。

我出生在沂蒙山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,家庭贫寒,有兄弟两个,父亲是一名煤矿工人,从小的记忆里就是一年都见不得父亲几次面,父亲朴实、憨厚、善良,为了家庭、为了一份对企业的责任,常年在外工作,只有农忙的时候才能见到几次。小时候他给我的记忆是朴素、高大、担当,对待工作任劳任怨,对待家人关怀备至,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对煤矿事业充满着憧憬和敬重。

后来我随父亲来到了矿区上学,大学毕业后依然选择了留在煤矿,沿着父亲近40年的足迹,继续发光发热,建功立业。我发誓一定要牢记父亲的谆谆教导,从基层做起,踏踏实实工作,本本分分做人,把青春年华奉献给无限热爱的煤炭事业。

父亲一生都保持着省吃俭用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,他刚到煤矿的时候,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们,他省吃俭用,节衣减食,很少能见到父亲穿上新衣服,衣服掉色了、破损了,他找人补了几个补丁,还是舍不买新的衣服,那时经常听到老矿工给他开玩笑:“老颜,又去买猪心去了”,他总是憨憨地一笑,其实哪有什么猪心呀,那就是父亲“最爱吃”的咸菜疙瘩。

我参加工作后不久,父亲就从岗位上退休了,我从基层岗位慢慢成长为一名管理岗位,工资收入越来越宽裕,生活条件也慢慢地变好,但父亲节俭的优良传统一直没有丢。长期从事井下高负荷劳动,加上恶劣工作环境和营养不良,父亲的身体健康已经严重透支,但他仍然把退休金节省下来,舍不得吃舍不得花,帮衬帮衬这个、补贴补贴那个,心里牵挂的都是别人,唯独没有自己。

因工作原因,2011年2月我接到省外开发的调令,远离家乡,远离父母,来到了“天无三日晴、地无三尺平,出门靠走,通话靠吼”的云贵高原,临走时我怀着对父母的牵挂和不舍,暗自流泪。来到贵州工作后,距离家乡有两千多公里,单位规定两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探亲,不能经常回家尽孝。2013年夏天的一个晚上,母亲在一次车祸中去世,只留下父亲孤单一人,后来他身体越来越不好,连生活都不能自理,我非常揪心和牵挂,因工作原因不能时常围绕着父亲身旁端茶倒水伺候尽孝,唯一庆幸的是我的哥哥在家伺候着老人。每当回家探亲返回时,老父亲总是紧紧握着我的手说:“家里有你哥哥呢,没事的,你上班去吧,要好好干工作,不要挂着我!”临别时,我只能扭过头悄悄地擦拭着湿润的眼眶。

2020年,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阻断了我回家探亲的机会,加上工作比较忙碌,回家的时间就更少了,老人家不能走路需要人搀扶,连话也说不清楚了,想我的时候只能对着我哥哥伸出两个手指头,哥哥知道老人家是想我了,于是就悄悄地给我打电话,远在千里之外的我,经常忍不住在被窝里流泪。

2023年12月30日,正值新冠病毒肆虐,全民正在全面加强新冠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,哥哥急促的打来电话,他在电话哭泣地对我说:“老父亲去世了,赶紧回来吧!”,突如其来的噩耗打破了我平静的心,我犹如晴天霹雳,再也忍不住放声痛哭:“我还没来得及尽孝,连老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呢”,这是我一生的亏欠,是我永远的痛。

有时候我在反思自己,远离家乡出来为了啥,无法对老人尽孝,无法对孩子教育,无法对家庭照顾,我曾经迷茫过,后来我从悲伤的情绪中整理思绪,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,远离家乡,省外创业,这是我的责任,也是我的使命,是一名矿二代艰巨的使命。我一定会把握机会,好好工作,责任担当,认真履职,传承老一辈矿工精神,干干净净干事,堂堂正正做人,我将珍惜当下,竭尽全力,尽我所能,干好工作,经营好家庭,让家庭幸福美满,以报答父亲的深恩。

愿老人家安息,愿所有矿工健康平安!

Baidu
map